香港对加密货币现货ETF的反应积极,能否就此实现「虚拟资产中心」的野心?
曾被从业者质疑「慢人一拍」的香港,对加密货币现货ETF(交易所买卖基金)的迅速反应超出很多人的预料。
4月30日,亚洲市场首批比特币现货ETF和以太币现货ETF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较低的交易门槛,直接使用证券账户购买比特币及以太币相关资产。行业人士称这一刻为「见证历史」。
尤其是香港不仅抢先批出以太币现货ETF,还在现金申赎的基础上,同时允许实物申赎。这为加密资产持有者打通了另一条接入法定货币世界的合法通道。
实物申赎机制:吸引全球资金的关键
香港批出比特币及以太币现货ETF的过程不可不谓高效。从2023年12月香港证监会发布相关通函,表示准备好接受虚拟资产现货ETF等基金的认可申请,到今年4月24日正式公示六只基金,前后不到半年。
除了加快速度,香港也努力寻求较美国同类产品做出差异化。当美国还在为以太坊的证券属性犹豫不定时,香港抢先批准了以太币现货ETF。鉴于全球投资者与机构对以太坊现货ETF仍有需求,这类产品将有助于全球资本进入香港。
与比特币相比,以太币现货ETF所吸引的资金规模较小。数据显示,香港三只比特币现货ETF资管规模约为17.85亿元,以太币现货ETF则约为3.03亿元。
目前,香港的虚拟资产现货ETF不允许内地投资者买卖,其主要投资者来自香港本地,但也见到海外投资者的身影。👉 探索全球资产配置新机遇
家族办公室也是这批ETF的目标客群之一。据调查,随着监管逐渐完善,市场产品不断增加,在對虛擬資產投資感興趣的受訪者中,58%的家族辦公室及高淨值人士已經做出相關投資,34%則正計劃進行相關投資。
中资基金入场:行业格局再变
首批比特币、以太币现货ETF的发行商分别为嘉实国际、华夏基金(香港)、博时基金(国际)与HashKey Capital(共同发行)。在首次发行阶段,实物认购广受投资者欢迎。
ETF产品背后,可能隐含参与者更大的「野心」。以实物认购为例,该过程要求授权参与商持有升级后的1号牌照,即获准进行虚拟资产的现货交易及相关基金配售与包销等。
在金融领域,香港向来被视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或「试验田」的角色。在这里被鼓励发展的虚拟资产行业,比如此次的比特币及以太币现货ETF产品,会否有机会在未来推行至内地市场,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从ETF到代币化:Web3与传统金融的双向奔赴
多方观点认为,虚拟资产现货ETF后续的动力或将主要来自现金认购,因相较于几万亿市值的加密资产而言,传统金融的体量要庞大得多。
如果说现货ETF,仍有金融机构因底层资产是加密货币而犹豫,那么RWA(Real World Aseets,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则更容易被广泛接纳。
去年11月,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代币化证券相关活动的通函,澄清并更新了该机构早前的声明,取消了对证券型代币的分销和推广所施加的「仅限专业投资者」的强制规定。
代币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RWA代币希望瞄准稳定币持有者,但对后者而言,与现实世界资产几个百分点的收益率相比,部分链上DeFi项目也许更具吸引力。
从资产本身的特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或是金融机构探索代币化的一大入口。作为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华夏香港在现阶段希望选择较保守、合规且体量足够大的产品进行创新实践,比如高息低风险的国债类产品。
常见问题
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有哪些特点?
香港允许实物和现金申赎,支持比特币和以太币现货ETF,面向全球投资者,交易门槛较低。
实物申赎如何操作?
投资者需将虚拟资产转入持牌交易所或认可金融机构,经过严格KYC和反洗钱审查后方可参与。
这些ETF适合哪些投资者?
适合对虚拟资产感兴趣的高净值人士、家族办公室及寻求资产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
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
香港正积极打造虚拟资产中心,通过ETF、代币化等创新产品吸引全球资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交易所全球布局与未来机遇
若RWA代币最终获准向广大零售投资者开放,其中一大交易渠道便是通过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根据香港监管顺序,交易所作为虚拟资产领域最早一批「持牌机构」,在初期承担了这一行业最大的希望,也面对不少挑战。
截止2024年5月,正式获得证监会牌照批准的虚拟资产交易所仅有HashKey Exchange与OSL Exchange。尽管两间公司的策略或风格略显差异,但殊途同归的是对全球业务的展望和布局。
今年4月,HashKey上线了全球站HashKey Global,后者获得了百慕达颁发的数码资产投资者保护制度全面许可牌照,准许提供包括合约交易、杠杆交易等在内的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同时,OSL也将目光扩展至香港邻近地区。不止看香港这个市场的700万人口……我们的零售策略是全球性的。
除了在香港以外地区探索更多「从0到1」的机会,业界也期待如虚拟资产现货ETF这样的产品为各参与者带来「增量」。👉 解锁更多投资策略与工具
随着虚拟资产现货ETF逐渐吸引资金流入,众多的潜在合作伙伴也开始「摩拳擦掌」。在后续分销阶段,部分香港大型银行也表现出了兴趣,并可能于今年第三、四季度上架这类产品。
虚拟资产的发展需要监管不断细化、参与者逐渐增多及行业生态不断完善,才能促成其前景爆发。香港正朝着这一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