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币化美股领域进展频频:Kraken推出xStocks交易平台,Coinbase寻求监管许可,Solana提交区块链代币化产品框架。这些动向预示着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融合正在加速。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代币化股票总市值仅3.21亿美元,持有地址不足2500个,与美股整体规模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将深入解析当前市场格局、核心玩家模式与未来趋势。
代币化美股的核心价值与需求
代币化美股的价值主张明确且具有双重优势:
交易体验升级
通过区块链技术,美股交易突破传统限制,实现7×24小时无国界运作,即便纳斯达克申请延长交易时间,仍难以达到同等级别的灵活性。
可组合性创新
代币化美股可与DeFi基础设施结合,作为抵押物、保证金或指数产品组件,衍生出全新金融玩法,释放资产流动性。
从供需角度看:
- 上市公司:通过区块链触达全球投资者,扩大潜在买盘
- 投资者:为受限地区用户提供直接配置美股资产的通道,降低参与门槛
引自《美股上链和STO:一场隐而未发的叙事》:本轮加密监管周期宽容,代币化美股取得进展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市场主要玩家及模式分析
根据RWA.xyz数据,当前代币化股票市场按规模排名主要包括Exodus、Backed Finance、Dinari等机构。以下分析主要玩家业务模式。
Exodus:象征性代币化先行者
Exodus(NYSE:EXOD)作为首家获SEC批准代币化普通股的公司,其股票于2024年12月登陆纽交所。但需注意:
- 代币化仅限自家股票,且链上Token不可交易或转移
- 不包含治理权或经济权益(如分红),实质是股份的“数字分身”
- 对Web3投资者实际意义有限,更多是象征性尝试
Dinari:合规框架下的保守探索
Dinari作为美国注册公司,在SEC严监管下仍获得认可,显示其合规能力突出:
运作流程:
- 用户完成KYC认证
- 支付Dinari发行的USD+稳定币(由USDC兑换)
- 订单提交合作券商执行,股份存托管银行,用户获得dShares
核心特点:
- 支持Arbitrum、Base和以太坊主网
- dShares与美股1:1对应,支持股息分配
- 不支持链上交易,卖出仍需通过官网操作
- 交易时间遵循美股开盘时间,无法24/7运作
尽管合规性无懈可击,但产品体验与传统券商(如富途、Robinhood)相比无优势,甚至手续费可能更高。目前其代币化股票规模较小,仅MSTR市值超百万美元,大部分TVL集中于国债产品。
Backed Finance:链上交易突破者
这家瑞士公司采用不同于Dinari的B2B2C模式:
运作流程:
- 专业投资者完成KYC并支付稳定币
- Backed提交订单给合作券商购买股票
- 铸造bSTOCK Token给发行方,普通用户可在链上自由交易
创新点:
- bSTOCK为无限制ERC-20代币,支持AMM流动性池
- 用户无需KYC即可直接使用稳定币购买
- 当前TVL约800万美元,平均APY达32.91%
Backed模式得到了瑞士监管认可,但美国SEC尚未表态。其链上流动性主要来自SPX指数、Coinbase和Tesla的配对池。尽管模式更先进,但规模仍有限(仅为Dinari的10倍),原因在于:
- 链上用例不足,主要依赖LP挖矿
- 流动性依赖发行方意愿,缺乏天然流动性支持
- 监管不确定性抑制发展
xStocks:生态化协作新势力
Kraken联合Backed Finance和Solana推出的xStocks已于2024年6月30日上线:
核心优势:
- 支持200+股票产品,交易时间5×24小时
- 整合CEX(Kraken、Bybit)和DEX(Raydium、Jupiter)
- 借贷协议Kamino支持作为抵押品,扩展可组合性
- Chainlink提供储备证明,Alpaca作为合作券商
xStocks通过生态合作撬动做市商和用户流动性,有望快速成为最大代币化美股发行方。
Robinhood:欧洲市场新布局
2025年4月,Robinhood向SEC提交代币化股票监管框架建议,随后推出针对欧洲投资者的产品:
- 最初基于Arbitrum发行,未来迁移至自研L2(基于Arbitrum)
- 重要限制:产品为价格跟踪合约而非真正代币化股票,不支持转移
- 资产由持牌机构托管,仅限Robinhood平台交易
新兴布局者:Solana、Coinbase与Ondo
Solana政策研究所(SPI)与Project Open
SPI推进的ProjectOpen旨在建立合规区块链证券发行框架:
核心提案:
- 发行人需预先获得SEC认可
- 用户完成KYC后可用加密货币购买代币化美股
- SEC注册过户代理记录链上份额流转
- 申请允许AMM点对点交易,开放可组合性
该方案在现任SEC任内通过概率较高,时间点是主要悬念。
Coinbase:瞄准美国用户
Coinbase寻求SEC无行动函或豁免救济,关键区别在于:
- 计划向美国用户开放,直接与传统券商竞争
- 尚缺乏详细方案披露,但潜力巨大
Ondo:全链化扩展
国债RWA龙头Ondo计划推出代币化美股产品:
- 面向非美国用户,24/7交易
- 实时铸造销毁,支持作为抵押物
- 计划在Solana网络发布,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线
衍生品方案:替代路径的探索
除直接代币化外,部分平台通过衍生品提供美股 exposure:
代表项目:
- Gains Network(Arbitrum/Polygon):永续合约逻辑,支持杠杆交易
- Helix(Injective):类似模式,日均交易量不足1000万美元
核心局限:
- 监管风险:虽不直接交易美股,但事实成为交易场所
- 流动性不足:无法依赖第三方流动性,深度有限
- 订单簿薄弱,难以支撑真实交易需求
创新尝试Shift:
引入参考资产代币(ART)概念:
- Shift购买美股抵押于合规券商
- 发行ART代币(非证券性质,无所有权/分红权)
- 用户免KYC购买ART
该方案试图规避证券监管,但实现可行性待验证。
代币化美股产品的成功要素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成功代币化美股需解决两个核心环节:
代币化过程
由合规机构执行并定期储备审计,各方案差异不大,关键确保资产安全。
交易体验
核心差异点,分为:
- 不可交易(Exodus)
- 传统券商渠道(Dinari、mystonks.org)
- 链上交易(Backed、xStocks、Solana方案)
用户真正需要的是:
- 合规性与资产安全
- 链上交易能力(释放24/7交易和可组合性优势)
- 高流动性(否则体验不如传统券商)
短期看,链上流动性难以与传统市场媲美,因此拥有现有用户基础和流动性的交易所(如Kraken、Coinbase)更易成功。历史也证明,FTX的股票交易规模和AUM远高于当前DeFi原生项目。
潜在投资标的分析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直接投资选择有限:
现有玩家:
- Dinari、Backed未发币
- Mystonks.org的Meme代币STONKS可作为投机标的,但合规性存疑
布局方代币:
- Coinbase(COIN)、Solana(SOL)、Ondo(ONDO)市值已高,代币化美股业务对价格影响难测
- xStocks合作方(Raydium、Jupiter、Kamino)受益程度有限
- Project Open成员中仅Orca(ORCA)已发币
- 衍生品项目中仅Gains Network(GNS)可交易
由于业务模式和参与程度不同,这些代币需单独评估,不宜直接对比。
常见问题
代币化美股是否合法?
目前部分模式获当地监管认可(如Backed在瑞士),但美国SEC尚未全面明确框架。Dinari、Project Open等方案正在积极推动合规化。
普通用户如何参与代币化美股投资?
非美国用户可通过Dinari、Backed等平台完成KYC后购买。若追求免KYC体验,可考虑Backed的链上bSTOCK交易或衍生品方案(但风险较高)。
代币化美股与传统美股有何区别?
关键区别在于交易时间(24/7)、可组合性(DeFi集成)和访问权限(全球开放)。但分红、投票权等权益可能受限,需具体平台条款。
哪些代币化美股平台支持链上交易?
目前Backed Finance、xStocks支持完全链上交易,Dinari等仅支持官网交易。Solana和Ondo的未来方案也计划开放链上功能。
投资代币化美股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包括监管不确定性、平台兑付风险、流动性不足导致难以交易、智能合约漏洞等。需选择审计完备、储备透明的平台。
代币化美股市场未来增长动力是什么?
监管框架明确化、机构流动性涌入、DeFi可组合性创新应用(如抵押借贷、指数产品)将成为三大核心驱动力。
代币化美股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监管宽容度和技术基础设施正在改善。随着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和交易所参与,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投资者应关注监管动态和流动性变化,理性评估风险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