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高等法院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中明确,加密货币在香港法律框架下被视为一种财产形式,且能够作为信托标的。这一判决不仅为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提供了关键依据,也对加密货币交易所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资产处理方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引。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涉事公司Gatecoin Limited是一家成立于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自2015年起运营至2019年进入清盘程序。该平台允许客户存入加密货币及法定货币后进行交易和提款,但未对客户资产进行分隔管理。Gatecoin亦以自有资金参与市场交易。
2019年3月,Gatecoin宣布清盘,清算人随后依据《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向法院申请指示,主要争议点包括:
- Gatecoin所持有的加密货币及法币的性质;
- 客户资产是否构成信托财产;
- 清盘程序中资产应如何分配。
法院裁定:加密货币属于财产
在判断加密货币是否能够成为信托财产时,法院援引了普通法系中关于“财产”认定的经典标准,即财产需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 可定义性:通过公钥可明确识别加密货币所属钱包及其持有人;
- 可识别性:私钥持有者的所有权可被第三方识别;
- 可转让性:加密货币可在活跃市场中交易,其所有权获得广泛认可;
- 稳定性:区块链技术确保持续且不可篡改的交易记录。
法院参考了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多个司法管辖区在先判决,最终认定加密货币符合财产的法律定义。尽管香港现行《释义及通则条例》未将加密货币明确列入“财产”范畴,但法官指出,“财产”一词应作广义和理解包容性解释。
Gatecoin是否以信托形式持有客户资产?
尽管法院认定加密货币可作为信托财产,但是否构成信托还需满足“三个确定性”原则:
- 信托标的确定性:即使资产未物理分隔,客户按比例享有的权益仍可确定;
- 受益人确定性:Gatecoin客户名单清晰,可确定受益人类别;
- 设立意图确定性:需审查交易条款与实际操作是否体现信托意图。
法院认为,根据Gatecoin2018年最新版服务条款,其中明确:
- 否认与客户之间存在受信关系;
- 未对客户资产进行分隔保管;
- 授权Gatecoin享有因分叉、空投等产生的资产增值;
- 在其财务报表中将客户存款列为负债,自有加密资产列为资产。
这些条款及实际操作显示,Gatecoin并无设立信托的意图。因此,绝大多数客户仅为公司无担保债权人。
不过,少数在2018年前注册且未同意新条款的客户,仍可能适用旧版条款。法院建议该类客户主动联系清算人以确认权益。
裁决意义与行业影响
此项判决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 增强法律确定性:加密货币被正式承认为财产,享受与其他无形资产同等的法律保护;
- 拓宽应用场景:可作为抵押品用于融资或商业交易,提升其金融属性;
- 统一司法实践:香港与其他普通法地区在加密货币处理上趋于一致;
- 提升市场信心:为加密货币业务在香港的合规发展奠定基础,支持其成为区域加密金融中心。
此外,该案也提醒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应审慎设计用户协议,明确资产权属及法律关系,以避免潜在法律风险。👉 了解如何优化数字资产管理策略
常见问题
❶ 加密货币作为财产,是否受到香港法律完全保护?
是的。该裁决确认加密货币属财产,享有物权保护,包括在清盘程序中可能优先于普通债权人受偿。
❷ 交易所如何判断是否以信托形式持有客户资产?
需综合考察服务条款内容与实际运营方式,如是否进行资产分隔、是否否认信托关系、财务报表如何处理客户存款等。
❸ 个人用户如何保障自身加密货币资产?
应仔细阅读平台条款,选择那些承诺资产隔离、透明操作的合规交易平台,并定期自查账户协议更新情况。
❹ 这一判决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字资产?
判决虽针对加密货币,但其法律推理可能适用于其他具备相似特征的数字资产,如NFT或功能性通证。
❺ 香港是否会因这一判决吸引更多加密企业?
很可能。法律环境的清晰性与国际兼容性将提升香港作为加密资产枢纽的吸引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这一判决标志着香港在数字资产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既回应了市场亟需的法律确定性,也为未来加密资产的合规创新与司法实践提供了坚实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