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已从少数人参与的小众领域,逐渐发展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市值的膨胀,其与传统股市的价格联动性显著上升,这不仅削弱了加密货币作为风险分散工具的传统认知,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加密货币已融入主流金融体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加密货币的总市值从2017年的6200亿美元,迅速增长至最高近3万亿美元的规模。尽管近期市场出现回调,总市值仍保持在约2万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近四倍。这种增长既得益于零售和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也反映出数字资产在金融生态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规模的扩大,其与传统股票等资产的关联性也显著增强,从而可能削弱其原有的风险分散功能,并增加跨市场风险传导的可能性。
比特币与股票市场联动趋势明显
新冠疫情前,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资产与股票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被视为有效的风险分散工具和对冲手段。但自2020年各国央行实施大规模宽松政策以来,在全球流动性充裕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的背景下,加密货币与美股开始出现同涨同跌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期间,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的每日收益率相关系数仅为0.01,而在2020至2021年期间,该系数大幅上升至0.36。类似趋势也在新兴市场中出现,比特币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相关性增长17倍,达到0.34。
这一变化表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表现更接近风险资产,其与股票的相关性甚至超过黄金、投资级债券等传统避险资产,显示出其在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分散效果显著减弱。
跨市场风险传导机制形成
加密资产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提高,增加了投资者情绪在两个市场间溢出的可能性。研究表明,2020至2021年期间,比特币收益率和波动率向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反之亦然。
具体而言,比特币波动性可以解释标普500指数波动中约六分之一的变化,以及其收益率中约十分之一的变化。这意味着比特币价格的急剧下跌可能增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进而导致股市投资下降。相反方向的溢出效应——从股票市场到比特币——也呈现类似规模,表明两个市场之间的情绪传导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机制。
此外,以泰达币(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也在疫情期间有所增强,尽管其影响程度仍小于比特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市场溢出效应在金融波动加剧时期(如2020年3月的市场动荡)或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加密货币与股票市场之间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和溢出效应,表明这两类资产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正在深化,可能形成冲击传导的渠道,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鉴于加密货币本身具有高波动性和高估值特征,其与传统金融资产联动的加强,可能在加密资产广泛使用的国家中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因此,建立全面、协调的全球监管框架变得尤为迫切。
这一框架应针对加密资产的主要用途设计监管规则,并对受监管金融机构涉及加密资产的业务活动和风险暴露提出明确要求。此外,为解决由加密资产匿名性和缺乏全球标准导致的数据缺口,急需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加密生态的快速演变及其潜在风险。
常见问题
为什么加密货币与股市的相关性增强了?
主要原因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两类资产同时受到流动性推动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导致其价格行为趋于一致。
这种关联性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加密货币分散投资风险的功能可能减弱,两类资产同涨同跌可能增加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投资者需重新评估资产配置策略。
所有加密货币都与股票市场联动吗?
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与股市的相关性显著增强,但一些小型加密货币可能仍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不过其市场影响也较小。
稳定币是否也存在类似风险?
是的,以泰达币为代表的稳定币与股票市场之间也存在溢出效应,尽管影响程度小于比特币,但仍需关注其风险传导机制。
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建议投资者充分认识加密货币高波动性特征,避免过度配置,并密切关注跨市场风险传导的可能。
监管机构对此有何反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正呼吁建立全球协同的监管框架,以应对加密资产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包括加强数据监测和制定机构风险暴露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