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不到13年,比特币网络已达成一项重大里程碑——已有90%的比特币被开采出来。然而,剩余的10%预计将耗时超过100年才能全部挖出。
12年完成90%开采量
比特币网络于2009年1月3日正式启动,其神秘创始人中本聪挖出了链上的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比特币最关键且最受重视的特性之一是其数字稀缺性:总量恒定为2100万枚。
根据 Blockchain.com 的数据,目前已有1889万枚BTC被开采,占总量的90%。如今剩余待开采的比特币已不足210万枚。但由于定期减半事件、自我调节的难度机制及其他预编程特性,预计全部开采完成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2100万枚比特币预计将在遥远的2140年“诞生”。
剩余10%开采需近120年
根据数学计算,全部比特币将在下个世纪中叶挖掘完毕,主要原因在于比特币减半机制。简而言之,这是每21万个区块(约四年)发生一次的预编程事件,会将矿工获得的区块奖励减半。目前每个区块奖励为6.25 BTC,而到2024年将减少至3.125 BTC。相比之下,2009年时每个区块奖励为50 BTC。
另一个确保比特币产出速度稳定的重要特性是挖矿难度调整。该过程每2016个区块(约两周)发生一次,会根据当前网络算力调整挖矿难度,以维持区块生成速度的稳定。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后,大量矿工关闭业务并迁移,导致全网算力暴跌、区块生成速度延迟。但比特币网络通过连续数次难度下调,使得剩余矿工更容易获得奖励,体现了难度调整机制的有效性。
丢失的代币与数字稀缺性
尽管总供应量2100万枚BTC预计将于下世纪全部挖出,但并非所有比特币都能进入流通市场。因私钥丢失或持有人离世等原因,已有超过350万枚比特币被“丢失”。
早期投资者中不乏因未能妥善保管而损失大量比特币的案例。例如德国程序员Stefan Thomas在2011年因制作比特币教育视频获得7002枚比特币报酬,却因丢失私钥无法动用如今价值超过3.4亿美元的资产。
这既凸显了私钥安全保管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比特币的稀缺性。据估算,约17%的比特币供应已永久丢失,使得实际流通量比设计总量更为稀缺。
常见问题
比特币总量为什么是2100万枚?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设定了2100万枚的上限,通过数学算法确保其稀缺性。该数字源于区块奖励递减模型和减半机制的综合计算。
什么是比特币减半?如何影响挖矿?
减半是每21万个区块自动触发的奖励削减机制,使新币产出速度逐步下降。这不仅控制通胀,也随着奖励减少推高挖矿成本,长期看可能影响币值。
丢失的比特币还能找回吗?
如果私钥永久丢失或持有人遗忘密码,相应比特币将无法被转移或使用。这些币仍存在于区块链上,但实质上退出流通,加剧了实际稀缺性。
个人如何安全存储比特币?
建议使用硬件钱包冷存储私钥,并行多重备份助记词,并避免在联网设备上暴露关键信息。定期查验存储介质完好性也至关重要。
未来挖矿难度会如何变化?
难度将随全网算力动态调整。若矿工持续加入,难度上升;若算力撤离,难度下降。这种弹性机制保障了网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约10分钟出块速度。
2140年后矿工如何获得收益?
待全部比特币开采完毕后,矿工收益将完全依赖交易手续费。网络使用需求越高,手续费市场越活跃,矿工越能维持可持续运营。